在川渝交界的大巴山深处,城口县沿河乡正以数字化为笔,书写边界治理变革新篇章。该乡与四川万源市白果镇等毗邻乡镇接壤,曾因行政壁垒存在 “三不管” 问题。如今,依托 “141” 基层智治体系,沿河乡携手川渝多地构建联合治理格局,实现响应速度、治理成本、群众获得感的显著突破。
走进沿河乡基层治理指挥中心,大屏幕上跨界人口流动、环境监测等数据实时更新。通过打通两地政务系统,该乡归集 10 余类部门数据,日均共享信息超千条,率先实现跨省证照互认,累计办理 “跨省通办” 事项 130 余件,群众办事跑动次数减少 90%,数据互通成为打破行政藩篱的关键。
平安边界建设同样离不开智慧赋能。省际重点路段的 AI 摄像头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同步推送至两地执法终端。今年以来,借助边界联调员、无人机巡查及 “141” 系统预警,边界矛盾纠纷同比下降 84%,地质灾害预警准确率达 95%,联合处置非法采砂、污染转移等事件 30 余起,平均响应时间缩至 15 分钟。
数字化更激活了区域发展动能。沿河乡与白果镇共建的 300 亩辣椒产业基地,土壤传感器实时传回墒情数据;茶叶合作社通过信息共享平台,让鲜叶当日进入四川市场,售价提高 5%。两地还协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扁桶峡文旅开发等 4 个项目,搭建农特产品电商平台,孵化 10 余名电商人才,直播销售额超 80 万元,带动 200 余户村民户均增收 1800 余元。
民生福祉是治理成效的最佳标尺。白果镇村民杨某的地界纠纷,经 “边界调解室” 视频调解两天内化解;两地联手解决垃圾处理推诿问题,新建垃圾站并明确保洁责任。依托 “141” 平台开展环境整治后,河道两岸成为村民休闲好去处。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更实现医保转移、营业执照办理等事项 “一站通办”。
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沿河乡以数字技术为纽带的协同治理模式,正将 “边界痛点” 转化为 “发展亮点”,为川渝交界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林孟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