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老朋友"新项目,嘉定工业区企业"好感度"攀升

2025年10月17日 10阅读 来源:解放日报

嘉定工业区企业“好感度”不断攀升

相识相知“老朋友”带来新项目

今年6月,京东健康旗下京东秒送大药房连锁(上海)有限公司首店在嘉定区金鼎路开业。3个多月以来,已有超30家直营药店在上海各区域落地,销售收入超1500万元。

城北路上,以人工智能、智能智造产业为主要方向的上海天华人工智能科创园,正紧锣密鼓地实施载体内部软装,预计11月下旬正式开园。

上述两个新项目,来源其实都是“老朋友”——早在2009年,京东便在嘉定工业区设立京东商城华东大区总部;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更是从建校之初便扎根嘉定工业区,如今已是第20个年头。

从相识到相知,嘉定工业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聚焦在地企业、院校的发展需求,积极响应、及时赋能,营造可安心创业、放心投资、舒心发展的“肥沃土壤”。“老朋友”带来新项目,也是用行动证明,这是一场“双向奔赴”。

服务贴心转化为企业信心

此次京东健康旗下的京东秒送大药房业务和京东医药项目共计在沪投资2亿元,销售额预计未来3年达到10亿元。要按照企业的计划完成布局,效率至上是关键。

嘉定区为此成立工作专班,汇集区商务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医保局、区卫健委等职能部门在嘉定工业区召开现场会,围绕项目所需的营业执照、连锁药店经营许可证的办理倒排时间表,梳理难点堵点。在区级部门通力协作指导下,嘉定工业区经济公司很快确定了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主体京东秒送大药房连锁(上海)有限公司所需的总部办公地址和恒温冷库,在现场会召开的45天后,成功助力企业拿到营业执照。

以“自营药店+药仓”业务模式开展线上线下药品零售业务的京东医药项目也在积极推进。企业对“前店后仓”的位置有明确要求,需居民区沿街的商业用房,且面积要3000多平方米。企业负责人对首批备选场地不太满意,嘉定工业区经济公司直接派出招商经理开启“扫街”模式。

企业对新选出的胜辛路场地表达认可后,问题又来了。那里原为集贸市场,预计半年后搬迁,但企业等不了那么久。工业区经济公司迅速联络市场经营方,说服对方把清场搬迁时长从一个多月缩短至一周。

协调各方、陪同办证、查漏补缺……每完成一项细碎的工作,企业的“好感度”都在攀升。最近,京东医药项目正在申请启动医保开通工作,第一次医保检查通过当天,企业负责人立刻向嘉定工业区经济公司副总张燕影传达了喜讯。尽管只有短短一句话,但她知道,言浅情深,政府的每一次贴心服务,都会转化为企业发展的信心与动力。

推动招商队伍专业化特色化

近年来,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深化改革,创立人工智能学院,萌生了“把学校建在产业园、专业建在产业、课堂建在研发生产车间”的想法。去年的嘉定工业区党工委和天华学院党委中心组联组学习会上,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共同探索以平台共建为载体的校地企协同育人发展新模式。

得知上海复华中日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资产被拍卖时,学院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商讨,决定参与竞拍,并最终拍得该地块,筹备起上海天华人工智能科创园的开园工作。

面对已经建成的几十栋载体,如何精准招商、推进后续产教融合工作,学院一时没有方向。“好在工业区为我们提供了有经验的‘老法师’团队,让各项工作得以迅速开展。”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常务副校长龚春蕾口中的“老法师”团队,是嘉定高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的招商服务团队。

团队一就位,便以科创企业的眼光审视起园区。“此前建成的30栋独栋载体可做研发和生产组装,但在基础设施方面需要改进不少细节。”嘉定高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明龙表示,前期准备得越充分,项目招引才能越顺利。团队与学院积极沟通,迅速解决了园区内部道路拓宽,载体入口改台阶为斜坡、换玻璃门为卷帘门、加装货梯等问题。

为了吸引与园区产业方向更契合的项目,嘉定工业区与天华学院形成常态化对接机制,嘉定高科技园区发展有限公司也在园区内设置了常驻办公点,陪同院方前往绍兴、杭州、深圳等地调研产教融合园区,与有潜力的项目进行洽谈。目前,一家从事装备级无人机和自动停机坪研发制造销售的企业已确定在园区落地子公司。

嘉定工业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李超表示,工业区将围绕产业优势,推动招商队伍向专业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发挥出招商团队的内生动力和专业技能;坚持“链主企业+专业团队+特色园区”的招商服务模式,同时用好产业链联盟的机制,加强上下游互动。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吴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