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统计局晒出今年前三季度经济成绩单,四川消费市场展现“硬实力”: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70.5亿元,同比增长5.8%;消费增速跑进全国前十个经济大省第二位、全国前六位。
消费热度逐季攀升 领先全国增速态势持续扩大
前三季度,四川消费市场走出拉升上扬的强劲步伐。
逐季看: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5.2%、5.9%、6.2%,消费市场稳步增长。
全国看:四川消费增速领先全国态势,从上半年的0.6个百分点,扩大到前三季度的1.3个百分点,领先幅度进一步扩大,直接带动四川消费增速在全国排名从上半年的第十三位拉升到第六位。
透视数据,会看到火热的消费市场中,几个细分领域表现格外突出——
以旧换新“一马当先”。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带动下,前三季度四川限额以上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汽车类零售额分别同比增长54.3%、11.3%、8.0%。特别是汽车消费方面,9月,全省限上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8.3%;家电参与门店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促消费活动热火朝天。年初以来,各级各类促消费活动一场接一场,前9月全省共组织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超2.4万场次,直接拉动销售额近1620亿元。仅国庆中秋假期前7天,春熙路商圈客流同比增长2.1%,营业额同比增长3.9%;成都SKP客流量同比增长23.2%,营业额同比增长48.5%。
新型消费活力涌现。一大批国内外演艺明星、赛事名人扎堆到四川办活动、搞比赛。今年以来,已有超过9100场营业性演出在四川亮相。前9月,全省举办的5000人以上大型演出共带动交通、住宿、餐饮等综合消费约100亿元,拉动效应明显。
消费市场稳步回升,活力潜力加快释放。前三季度,消费继续发挥全省经济“压舱石”的重要作用。
精准施策、科学调控 直击消费市场堵点、痛点
10月18日,四川省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暂停,优化调整方案后续待定。这个消息立刻受到全国消费市场高度关注。
四川的国补政策变化之所以吸引全国消费者目光,最关键原因在于,9月前全国大多数省份调整了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但四川政策力度不减,并将国补政策实施至四季度。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受政策刺激,三季度省外来川购车超过5.18万辆,特别是9月全省以旧换新申请超10万辆,申请量较8月环比增长40%以上。
让有限的财政资金最大程度发挥对消费的拉动作用,离不开四川年初以来对以旧换新政策开展的科学调控、精准施策:顺应消费者需求关切,分门别类制定国补政策,精准撬动消费市场。
今年以来,全省汽车、家电数码、家装厨卫、电动自行车换新量达1319万辆(件),带动消费超1327亿元,成为前三季度四川消费市场最大增长点。
举全省上下之力坚定不移扩内需、促消费,今年四川瞄准消费市场堵点痛点重点突破,相互借力,力度空前、密度空前。
首次以省委全会的形式专题部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连续组织召开提振消费专题会议;相继出台多轮推动经济回稳向好措施政策,均涉及消费领域……“抓出特色,抓在关键发力点上,切实把市场变量转化为了一个个消费增量。”业内人士分析。
今年以来,四川按四季不同气候特点,推出春夏秋冬季度性特色促消费活动;按老人、学生、“粉丝团”等不同群体属性,发放促消费专项福利;按地方特色和地域属性,推出超百个潮玩有趣的消费新场景。如此“玩法”,既有打动人心的消费温度,又有不断激发消费新需求的力度。国庆中秋8天假期,成都进入高德平台“长假美食吸引力城市榜TOP10”“长假美景吸引力城市榜TOP10”;拿下美团平台“文旅消费TOP10目的地城市”全国第二;拿下携程、去哪儿平台“全国热门长途旅游目的地TOP10”全国第二、“最受外国朋友欢迎国内城市TOP10”全国第四……
屡屡登上各大榜单的背后,是今年以来成都乃至整个四川在消费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上的积累与沉淀,尤其是商文旅体跨界融合玩出的新高度。一次次“出圈”中,形成更多隐性消费市场号召力——
借世运会巨大的赛事流量,四川第一时间发布多条精品消费路线,推出一批离境退税商店、“即买即退”商店,贴心附上消费券、打折促销福利等,让海内外朋友来川玩得舒心、吃得尽兴、买得畅快。
一张票根,串联起成都赛事、演出、展会、婚庆、景区、博物馆等46个领域,常态消费的票据成为新型优惠凭证,让观众不止于看一场赛事或演出,而是打通吃、住、游、购、娱全链条消费全场景,带来更多的消费长尾效应等。(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碧红 本文配图由兰锋 李华时唐磊 李强 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