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相康
10月28日至30日,第16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艺术论坛在贵州举办,吸引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文化艺术界代表、专家学者及青年艺术家齐聚一堂,探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时代价值与国际传播路径;正在川渝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上,贵州京剧《阳明悟道》参评文华奖终评,音乐《和·苗》等6部作品入围群星奖;8月至10月,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全省开展,各类民族好剧扎堆免费上演,191场文旅活动精彩纷呈,惠及游客观众超39万,吸粉又宠粉…………
金秋10月,黔中大地文化丰盛。
两年前的10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贵州通过持续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刚刚结束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2023年以来,贵州大力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在赓续历史文脉中推进文化创造。
长征文化演艺“双子星”——贵州长征文化数字艺术馆(红飘带)和《伟大转折》剧目吸睛无数,其中,“红飘带”运营两年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电视剧《伟大的转折》、电影《浴血困牛山》、歌曲《望前方》等精品创作,全面提升红色文化整体呈现水平。
“中国心学与世界”等重大研究研讨平台聚合国内外专家资源,创作推出话剧《此心光明》、京剧《阳明悟道》、歌剧《王阳明》、舞剧《王阳明》等剧目,叫好又叫座,阳明文化深入人心。
“村超”“村BA”引来千亿流量,形成超级IP,苗绣等非遗技艺走向米兰国际时装周,歌曲《上春山》《登高》在央视春晚火爆出圈,侗族大歌凭借电影《哪吒2》圈粉无数,贵州民族文化品牌不断成长。
安顺屯堡打造的“活态博物馆”,为游客搭建深入体验明代军屯生活场景。贵州博物馆推出的“人文山水·时光峰峦——多彩贵州历史文化展”,系统呈现黔地30万年历史画卷。首档国际传播轻综艺系列节目《有朋自远方来》推出,让贵州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此外,电视剧《走向大西南》《春风化雨》《沸腾的群山》等精品力作出新出彩,《贵州文库》《阳明文库》《屯堡文丛》《贵州红色文化丛书》编纂出版有序推进,多彩贵州人文馆、贵州版本馆相继开放,让多彩贵州文化名片更加鲜活亮丽。
在新的起点上,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近年来,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际数博会、国际山地旅游大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成为贵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对外开放平台,贵州万桥飞架、“村超”等“村字号”文化品牌成为展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窗口。
与此同时,贵州通过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以深化“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等为抓手,推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凝聚起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
推动文化惠民、文旅富民,文化竞争力不断增强。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方面,贵州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建好用好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连续10年举办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让人民更好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贵州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馆今年接待观众已有200多万人次,再创新高。
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方面,我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把贵州建成近悦远来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10月17日,黔东南州黎平县黄岗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2025年第五届“最佳旅游乡村”。
贵州深入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旨在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保护好、传下去。截至目前,新发现文物2800余处;健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制机制,更好传承历史根脉。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省文物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张勇表示,将切实扛起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的责任使命,为奋力打造习近平文化思想生动实践地,加快建设多彩贵州文化强省作出更积极的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