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麻智辉:续写湘赣“一家亲”新篇章

2025年11月04日 10阅读 来源:当代江西,2024年12期

在推进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过程中,萍乡充分利用良好的区位条件和现实基础,积极探索跨省区域合作的新模式、新机制,取得了实质性成效,但也面临不少瓶颈。萍乡如何继续发挥主力军和桥头堡作用,打通堵点难点,使湘赣边区域合作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合作硕果盈枝头找准堵点逐个击破协同发力向纵深推进

文钟霖:《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后,赣湘两省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萍乡市委、市政府按照安排部署,围绕重点任务扎实开展各项工作。立足县域经济产业基础进行产业布局,着力构建仓储物流平台,创造性打造长沙“飞地”科创平台和湘赣边食品、新材料现代产业研究院。全面加快与长株潭“三横一纵一绕城”综合立体交通网络互联互通,长赣高铁开工在即,沪昆高速改扩建等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数十条跨省县乡公路实现顺畅联通。萍乡作为唯一非湖南地市上线“湘易办”长株潭跨域通办专区,与长株潭等周边53个县(市、区)实现“跨省通办”合作,极大方便了两省群众异地办理政务服务事项。

麻智辉:赣湘两省生态文明共建初见成效,湘赣边合作建立“林长+赣湘护鸟红色联盟”工作机制,候鸟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经验推广清单。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加速,合力打造修水—铜鼓—萍乡—莲花—永新—株洲—浏阳“秋收起义·湘赣红旗”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推动建立赣湘两省25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宣传推广联盟。

赖颖频:出台实施全国首部跨省设区市地方性法规,建立渌水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形成“成本共担、利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积极推进与株洲市共同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目前,《萍乡市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条例》已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二审。

朱靖:我们公司之前在湖南长沙生产经营,后来选择在萍乡市湘东区落户,除了看中这里优良的营商环境,还因为湘东区建有赣西国际港,开通了中欧、中亚铁路班列。公路交通设施不断完善,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不光是我们这些落户湘东区的企业,株洲旗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中盐红四方肥业有限公司等其他湖南企业也选择把湘东区作为物资转运枢纽。

文钟霖:当前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正处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深度合作的关键期,实践中面临一些瓶颈和堵点。比如,示范区相关政策涉及赣湘两省,受行政区划和管理壁垒等因素影响,在物流交通、金融信贷、证照办理、监管执法等方面存在不对等不平衡的情况,在政策支持力度和落地实效性上存在一定差距。另外,湘赣边区域合作在决策架构、推进机制、协作体系等方面尚未形成稳定的工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不够健全,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成效也不是很明显。

麻智辉:湘赣边区域合作涉及两省多个设区市,因此带有鲜明的地方利益特征,以GDP为主导的干部考核制度等体制,使两地之间的合作存在不少困难。两地产业结构趋同,竞争性产业占比较大。区域内各市县产业虽有一定互补性,但产业同质化比较突出,电子信息、钢铁、陶瓷、花炮等都是当地的主导产业,在招商引资、市场拓展方面都存在竞争。此外,在湘赣边的长株潭和新宜萍六地之中,长沙市作为中心城市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和集聚效应,导致新宜萍的优势资源不断向长株潭集中。

邹若钧:就上栗县而言,还存在以下不足:合作力度不够强。合作内容以医疗、公积金等公共服务领域为主,基础设施互通、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合作园区建设等重点领域合作成效还不够明显。要素保障不够足。全县在土地指标、资源供给、生态承载等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加快园区平台、道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困难较多、难度较大。争取国家部委对赣湘合作政策支持的力度也不够,获得的配套政策偏少。

朱靖:入驻企业依托湘东工业园“工业大脑”的数字化服务,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管理效率,但该“工业大脑”还未与湖南相关数字化企业实现共融共通和数据共享,给区域内企业间合作带来不便。

文钟霖:对标《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部署的六大重点任务,我们将坚持以区域合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原则,紧紧围绕产业经济发展,立足工业园区,聚焦重点主导产业,努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高效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我们还将以区域合作促进产业创新协同发展,持续关注企业发展需求,针对传统优势产业,结合新形势制定专门政策措施,营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良好氛围;紧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步伐,依托既有产业基础,科学分析研判,找准发展方向,打造新兴产业增长点;积极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坚定开放合作决心,筑牢未来产业发展的支撑基础。

麻智辉:进一步加快湘赣边高铁、高速公路、国道等互联互通,构建完善的湘赣边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创新发展,重点打造三个产业合作试验区和一个转型升级集中区,鼓励萍乡、宜春与长沙、株洲等地跨省合作建设湘赣边区域合作产业园,重点建设醴陵—湘东园区、浏阳—上栗园区、浏阳—袁州园区。依托浏阳、醴陵、上栗、万载4县(市),推进全国烟花爆竹转型升级集中区建设,加强产业分工合作与技术研发,不断提升产业集中度,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赖颖频:持续推动生态治理“互通”,推进《萍水河—渌水流域协同保护条例》实施,推动《萍乡市大气污染协同防治条例》出台,完善“信息互通、数据共享、联防联治”的生态环境联合机制。在联防联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联合打击环境违法行为、跨区域应急管控等方面,与株洲市继续深化合作,为湘赣边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环境保障。

邹若钧:在政策争取上不遗余力。加强政策研究,做好配套项目谋划,积极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对接汇报,争取在重大政策、重大平台、重大项目上获得更多支持。在产业共兴上协同发力。坚持“功能互补、错位发展、合作共赢”原则,深入对接长株潭信息技术、新材料等优势产业,加大优质项目招引,深度融入长株潭产业体系协作分工、产业链配套协同。在共建共治上凝聚合力。创新湘赣边基层治理新模式,推广提升执法联动、纠纷联调、平安联创等典型做法,确保省际交界地区大局平稳。

▲江西电子电路研究中心科研人员进行PCB科研攻关。

上栗工业园/供图

朱靖:作为一家科研型企业,创新是我们的生命线,科研成果和人才引进是我们最关注的。希望在未来赣湘合作中,能够在政策、融资、人才和区域合作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