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徽以产业集群化为路径 打造新兴产业"强磁场"

2025年11月05日 10阅读 来源:安徽日报

全省多地以产业集群化为路径,打破资源瓶颈,激活创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造新兴产业“强磁场”

“我们不仅要做出‘池州造’的车规级芯片,还要比进口产品更可靠、更环保。”安徽安芯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良恩话语铿锵。今年7月底,位于池州经开区的安芯电子产出首批晶圆。

池州市半导体产业2011年起步发展,目前已形成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设备材料到终端应用的半导体全产业链条,集聚上下游企业130余家,多种功率器件年产1500万片、封装测试年产250亿颗,产能均居全省前列。全市半导体产业2024年产值276亿元,今年前8月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5%。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中,产业集群化已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重要赛道。安徽省多地正以集群化为路径,打破资源瓶颈,激活创新动能,推动新兴产业从“零散布局”走向“生态融合”,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推进”,逐步形成具有持续吸引力和辐射力的产业“强磁场”。

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十指相扣”

政府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互依存、相互支撑,必须高效结合、相互协调,才能实现最优的资源配置效果。在推进产业集聚的进程中,各地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双向奔赴、十指相扣”的协同生态。

从零开始,到百亿产值,再到300亿元产业规模,池州花了十多年时间。

2012年,池州市首家半导体企业安徽安芯电子落户池州经开区,政府以建厂房与人才公寓、给补贴等实招助力企业。企业则以技术和市场回应,日均芯片出货量突破1.6万片,产品远销海外。随后,池州经开区步步为营,2016年创成省级半导体产业基地,2020年获批中韩国际合作园区,2024年晋级首批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政府只有在自身职责领域更好发挥作用,才能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2025年6月,池州半导体产业专班实体化运作,从“产业管理者”转身为“产业组织者”,在招商一线现场拍板,在企业服务中即提即办。

“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协同发力,合肥低空经济布局合理、发展迅速。合肥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决定、合肥市支持低空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等相继出台,设立低空飞行服务中心,吸引亿航智能、迅蚁科技、零重力等百余家企业集聚,形成研发、制造、运营、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集群。合肥市包河区2023年8月成立低空经济发展专班,同年12月28日亿航智能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EH216-S完成商业首飞演示,2024年11月13日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在骆岗公园落地。亿航智能副总裁李晓娜感慨:“政府不仅给政策、给空间,更积极为我们开拓文旅、应急、物流等‘低空+’场景。”

做优增量与盘活存量“双管齐下”

产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砌,而是通过“增量引进”与“存量优化”双轮驱动,实现产业链的整体升级与重构。

近年来,池州经开区围绕池州所能、安徽所盼、市场所需,深化产业研究、编制产业规划、绘制招商地图,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积极嵌入全省半导体产业生态,在做优做强功率器件和封装测试“两个特色”的基础上,瞄准车规级芯片、显示模组、存储芯片“三个新赛道”。目前,池州市12家半导体企业通过车规级认证,19家企业注册进入省汽车供需对接平台;5家企业半导体产品进入大众、比亚迪、吉利等车厂供应链体系;2家企业显示模组产品进入京东方、奇瑞、蔚来等供应链体系。

从无到有,再到“风生水起”,6年多的时间里,南陵县智能物流装备规上工业产值2024年达88.14亿元。从“地毯式招商”转向“图谱式引企”,各地在做优增量上各显身手。

南陵县抢抓快递电商业务量迅猛增长、邮政快递业转型升级有利机遇,立足本地产业特色和资源禀赋,加快打造智能物流装备产业,做强做优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集群。南陵集聚智能物流装备产业龙头及关联企业164家,总投资超260亿元,涵盖揽收拣选、运输配送、装卸搬运、存储输送、包装加工、信息处理等六大智能物流装备系统,形成18项核心部件研发设计生产服务链条全覆盖,本地生产的智能分拣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产能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智能仓储设备、末端配送设备、绿色包装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

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统领,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为导向,安庆市推动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由“配件时代”向“整机时代”迈进。截至目前,安庆市已建成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桐城市绿色包装、望江县童装、潜山市制刷4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市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年均增长幅度保持在10%以上。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利共生”

安庆依托北斗产业园吸引希甲航宇动力等项目,打造空天信息产业共性技术平台。希甲航宇动力研发制造的霍尔推进系统,从关键组件生产到整体系统集成,已实现完全自主可控,产品兼具高性能、高可靠性特点,技术水平处于业内领先地位,是众多国内航天头部企业的主要供应商。该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

产业集群的真正竞争力,来源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应用的深度融合。全省各地正通过搭建平台、引育人才、开放场景、融通金融,构建“实验室—生产线—市场”无缝衔接的创新生态。

平台是技术转化关键一跃。池州平天湖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日前获批复设立,平台共享成为新抓手。平天湖半导体研究院打造开放的共性认证平台,使企业认证时间缩短一半,成本降三成。作为全市半导体产业的“群主”,池州经开区近年来坚持生态链、创新链、人才链、资本链“四链融合”,“双招双引”与企业培育协同推进,系统性赋能产业成长。南陵聚力攻克智能物流装备行业“卡脖子”技术,先后与国家邮政局邮政业安全中心共建国邮快递物流智能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全面开展5G、无人车等十大研发中心建设;与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在10个方面29个项目达成全方位合作;与浙江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高校联合搭建技术创新平台。

引金融“活水”,滋养创新创业沃土。近日,宿松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依托“人才宿保”创新产品,为安徽省高层次人才李先生在当地投资的科技型企业成功提供500万元融资担保。此举不仅标志着安庆市首笔“人才贷”融资担保业务正式落地,李先生也成为该市首位享此创新金融服务的人才。

“人才宿保”短时间内便能完成从审批到授信的全流程,且担保无需任何抵押,贷款利率较普通贷款大幅优惠。“这一业务精准破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痛点,将为区域精准招才引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注入强劲新动能。”宿松县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金融、科技、产业相互塑造、紧密耦合、相互成就。南陵县设立8亿元规模的惠尔基金和1亿元科创基金,以“项目导入、联动协同、政策共享”为路径,立足南陵邮谷科技创新园区基础,精准招引优质科技项目入驻。依托“智能物流装备”产业优势,南陵以“细分领域突破、场景示范应用、产业生态共建”为路径,聚焦“AI+智能物流”打造产业应用标杆。

人才是第一资源。池州市通过“政府编制+企业高薪+高校课程”引育硕博200人、技能工匠1000人,人才公寓入住率达98%。

在低空经济领域,合肥依托骆岗公园等“超级试验场”,推动eVTOL、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等场景落地,打造“3分钟飞行圈”和“15分钟联运线”,构建起低空经济新生态。合肥通过“场景招商”开放低空应用,发布机会清单、能力清单,吸引企业在真实场景中迭代产品。目前,合肥已累计开通无人机医疗物资配送、轨道巡检、景区外卖配送等120多条航线,年度飞行近2万架次。机制是打破壁垒的“钥匙”。池州推行“科学家+工程师+产品经理人”联合攻关,立项时签转化合同,验收时看产线良率,成果转化率达65%,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

从池州的“芯”火燎原,到合肥的“低空起飞”,从安庆的“特色产业”,到南陵的“物流革命”,集群化已不仅是产业发展的策略,更成为区域经济重构生态、重塑竞争力的系统性工程。在安徽这片热土上,每一座城市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集群故事。未来,随着更多产业链的集聚、创新链的融合、人才链的贯通,全省产业集群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徐建 陈成 阮孟玥 通讯员 何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