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安徽产业并购革新: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重构

2025年11月11日 11阅读 来源:安徽日报

近日,由省工信厅主办的2025年安徽省“并购大讲堂”安庆行活动举办,旨在为高效开展并购重组工作筑牢能力根基。

课堂之外,一场与安庆有关的并购重组正在进行——合肥市属国有上市企业国风新材,正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位于安庆市太湖县的金张科技。

企业的成长通常依托两种模式:一是依靠内部积累的渐进式发展,二是借助兼并收购实现外部扩张。内部积累稳健但进程缓慢。并购重组作为企业资本运作的“高阶手段”,复杂度高、不确定性大,但往往是企业快速扩张、获取关键资源的重要路径。

从国内实践来看,众多知名企业的崛起也与并购重组密不可分。随着资本市场持续完善,并购重组已成为其“吐故纳新”的关键通道,不断推动企业价值融合与产业优化,进而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

从课堂到市场,从政策到实践,安徽省高度重视并购重组工作,打出了一套出政策、建机制、育生态的“组合拳”。政策“暖风”频吹,一场围绕产业升级与战略转型的布局,已持续展开。

仍在进行的收购计划

去年12月,国风新材(000859.SZ)的一纸公告,宣告了其并购金张科技的计划。

根据国风新材公布的报告书,该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金张科技58.33%的股份,交易金额为69993.56万元。

目前,这份近7亿元的收购计划仍在进行。10月30日晚,国风新材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称,由于此前交易申请文件中记载的财务资料已过有效期限,该公司正与相关中介机构积极推进加期审计及申请文件更新等工作。

国风新材为何要收购金张科技?这要从双方的业务布局说起。

当前,功能膜材料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和发展的新材料产业,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空间广阔。

国风新材的业务主要聚焦高分子功能膜材料、光电新材料、聚酰亚胺材料等产业,而金张科技主要从事消费电子、新型显示、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用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作为产业链的上下游,国风新材与金张科技的“联手”,将在产品、客户、供应、产业布局方面具有较强的协同效应。

举个例子,国风新材生产的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可作为金张科技大规模集成电路保护膜产品的基材(原材料)应用在芯片封装领域。报告书透露,目前,国风新材的该产品已通过金张科技送往其下游客户处进行产品送样认证,一旦认证通过,即可在产品方面与国风新材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有利于国风新材的产品成功导入终端客户。待并购交易完成后,国风新材与金张科技将进一步发挥产品协同效应,助力市场开拓。

另一方面,作为三星、维信诺等企业的供应链企业,金张科技在交易完成后能够利用自身的客户资源,协助国风新材对集成电路相关领域及新型显示领域的客户进行协同配套或渗透开发。

去年末,安徽省发布了《关于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并购重组推动产业加速整合。

国风新材收购金张科技,正好体现了这一政策导向。通过并购,可以整合产业链资源,推动新材料领域构建完善的产业链。

“新质生产力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方向,抢占制高点既要自主创新,也要善用并购。如今,企业仅凭单点突破、线性积累和内生发展,很难快速发展壮大,但能通过并购快速获取技术、人才等资源。”深交所公司管理二部讲师黄曜表示,并购重组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当前更加注重产业协同创造“1+1>2”的效果。

并购不能简单看成“卖公司”

市场经济的核心是效率,而并购重组正是让资源从低效领域流向高效领域的“调节器”。

对并购方而言,企业可以通过并购快速扩充规模,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市场地位和话语权,还可以通过外延收购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培育新的增长极。此外,长三角(安徽)资本市场学院特聘专家张放表示,并购重组能够将重组方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实现多目标、多市场、多圈层的综合开发。

例如,国风新材收购金张科技后,将有利于国风新材向新材料领域进一步转型升级,加快新产业布局。同时,进一步整合包括金张科技在内的旗下各公司的研发、运营、采购、市场、客户等产业链资源,通过协同创新提升整体生产运营效率。

财务数据亦直观反映并购价值。报告书显示,2024年,金张科技实现营业总收入6.56亿元,归母净利润7219万元。若交易完成,国风新材的经营规模、盈利能力将有所提高,归母净利润也有所增加,每股收益提升。

对被并购方而言,可以借助并购方的资金及资源,降低经营风险,提升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增长。

“一些企业家把并购简单看作‘卖公司’,从情感上有所抗拒,其实并购绝不是创业的终点,更多是创业公司释放价值,为下一次出发积蓄力量的机会。”省工信厅副厅长罗文杉说,这对于一些粗放型企业来说非常关键,即使掌握了核心技术和价值,如何让这些价值变现、在产业中发挥作用,被并购就是一个好的途径。

事实上,地方政府也是推动并购重组中的重要力量。“对地方政府而言,通过地方平台公司开展并购,可以为当地产业发展引入优质资产,推动产业升级壮大。”在罗文杉看来,随着并购市场的发展,并购模式将成为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新趋势,与地方政府当前阶段的迫切需求和决策方式高度匹配。

对于宏观经济而言,并购重组是实现“存量优化+增量创新”的有效抓手。

黄曜认为,并购可快速导入新产业、新技术,优化地区产业结构。通过并购整合产业资源,打造链主企业,提升属地产业综合竞争力,还可以盘活地方存量资产,提升属地上市公司质量。

近年来,合肥市围绕新型显示产业链持续布局。国风新材收购金张科技的交易完成后,金张科技将填补国风新材在功能膜涂布工艺方面的空白,助力国风新材打通新型显示行业上游功能膜材料产业链,与本地新型显示产业项目形成较强的产业协同效应,助力完善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链布局。

“1+1>2”的协同效应

“在并购重组常态化背景下,上市公司不应仅仅将并购重组视为一种金融工具,而应将其纳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副所长刘运宏表示,只有将并购重组融入发展战略的上市公司,才能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并购重组从来不是孤立的企业行为,而是区域经济应对产业变革、把握政策机遇的主动选择。

“宏观科技变革是并购根本原因,产业整合升级是并购外因,企业寻求突破是并购内因,资本市场改革是并购催化剂,地方政府支持是并购助推器。”在安庆行活动中,黄曜在阐述并购重组逻辑时如是说。

自去年国家相继发布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以来,政策“暖风”频吹,为企业并购重组营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对安徽省而言,当前推动企业开展多元化并购重组,既是对国家政策导向的响应,更是促进产业升级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必然之举。

正如罗文杉所言,不同于此前主要形式为资本运作型的并购潮,如今的并购潮以产业并购为主要特征,从过去规模扩张转向价值重构,不再是简单的股权变更或资产合并,而是聚焦产业链强链补链与技术互补,通过多维融合实现附加值提升,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并购重组属于资本运作的工具,常规逻辑下应由政府的金融部门主导推进。但在安徽省,并购重组工作主要由工信系统来统筹推进,支持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也设在省工信厅,主要是希望通过产业并购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持续增强重点产业竞争优势。

例如,在金张科技与国风新材推进并购合作的关键阶段,安庆市及太湖县工信部门主动作为,由点及面,加强跟踪服务,协调解决并购过程中的问题,保障并购事项顺利推进。

今年上半年,安徽省还组织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和企业组建成立安徽省并购联合会。此外,安徽省还举办了并购重组“1+6+16”系列培训,包括在安徽干部教育在线开设1个专题系列培训课程、赴深圳资本市场学院开展6期高端培训、在16个市各举办1场“并购大讲堂江淮行”,全年计划培训1万人。

从政策助力到市场驱动,并购重组“安徽板块”风起云涌。今年上半年,安徽省发生并购125起,交易规模1069亿元,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7%、674%。下一步,安徽省将积极精准服务企业并购需求,推动并购交易撮合,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全链条、多维度支撑。(记者  许昊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